总部清明节广播稿---珍惜时间,珍惜青春

2013.04.02

  女:Good afternoon everyone.
  男:大家下午好
  女:理解你的人生路途,了解你我身边的感动,用我们的声音牵动你的思绪,用我们的真情波动你心灵的湖湾。欢迎收听这里是北京少林武术学校“校园之声”广播站。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。大家好!我是高一2班刘莹同学。
  男:我是高一2班的侯钦元. "校园之声”从即日起开始创办,以后我们的广播站第周固定的播音时间为第周星期二、星期四、星期六的晚上5:30——5:50。我们广播站开设的栏目有:
           校园新闻;时政新闻;经典诵读;英语角;校园点歌台。

  女:今天节目的主题是:清明节

  男:  清明时节雨纷纷, 路上行人欲断魂。 借问酒家何处有? 牧童遥指杏花村。同学们,清明节就要到了,你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?

  女:清明,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。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的谚语。

  男: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。主要是扫墓,扫墓是慎终追远、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。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。2006年5月20日,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  女: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又叫踏青节,按阳历来说,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,而今年的清明节则是4月3日,这时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,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,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,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。  

  男:清明节原来也叫寒食节,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,除了讲究禁火、扫墓,还有踏青、荡秋千、打马球、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。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,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,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。这里介绍几个最常见的清明节习俗。

  女:踏青,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三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。

  男:植树,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因此,自古以来,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。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“植树节”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。

  女:放风筝,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象闪烁的明星,人们称之为“神灯”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 

  男:扫墓,清明扫墓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。其习俗由来已久。扫墓在秦朝以前就有了,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,清明扫墓则是秦朝以后的事。到唐朝才开始盛行。

  女:插柳,杨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,俗话说:“有心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”柳条插土就活,插到哪里,活到哪里,年年插柳,处处成阴。受佛教的影响,人们认为柳条可以驱鬼,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,就是这个意思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。古人描绘清明的景象是:“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。”此情此境,大批民众趁着清明节扫墓,或扶老携幼手捧鲜花到各处公墓奠祭先人。

  男:下面为大家播放一首许嵩的《清明雨上》,希望大家喜欢。(音乐起)

  男:欢迎回来,这里是北京少林武术学校的”校园之声”广播站,在新时代意义中的清明节,除了扫墓祭拜祖先,表达子孙对先人的追思外,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祖先的教诲及发扬传统文化的美德。清明扫墓祭祖,端午悼念爱国先人,中秋合家团圆,重阳登高,每过一次传统节日,都是活生生的爱国爱家、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,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加强。 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大幅度的文明断层,甚至盛极而衰。唯有中华文明,虽历尽沧桑,饱经磨难,却在跌宕起伏中传承不辍,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。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,是中华民族区别於其他民族的标识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。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中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,可促进国家民族认同、凝聚人心、激发民族意志,可扭转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、道德失范,有助於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。

  女:在全球化的今天,中国的和平崛起,中华民族迈向全面复兴,在融入世界和吸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,弘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,发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,提高人民素质,是十分重要的一环。

  男:传统文化的失落,不仅仅表现在孝道文化上,更表现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即诚信道义的失落。孔子说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。”讲求诚信,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,也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表现。中华文化讲究礼义廉耻忠孝仁爱,胡锦涛主席提出的“八荣八耻”,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同时注入了时代特点。只有全国人民继承和发扬优秀和先进的文化,蔚然成风,国家民族才能真正兴旺发达。 

  女:民族历来是一个主张孝道的民族,“百善孝为先”,对前辈的尊重和孝顺历来被认为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传统的美德。我们的生命就是由我们的祖先一代代传递延续给我们的;我们所传承的事业也是由我们的先人含辛茹苦奠定基础,交给我们来发扬光大的。所以在“清明”这个传统的节日来临之际,我们没有理由不铭记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先人,没有理由不对他们表达一份深深的思念和感恩之情。

  男: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清明除了“扫墓”这一项活动外,还有其他的内容,如:踏青、放风筝、吃青团、荡秋千、踢球、插柳、拔河等。今天,我们为什么要知道这些活动,并积极提倡去开展这些活动?因为这其中传承着中华文化,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就系在这些民族的传统活动之中。2005年,当韩国人以“江陵端午节”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,我们全中国人都震惊 了,为什么我们过了2000多年的节日居然一夜之间被他们捷足先登,成为他们的文化遗产?震惊之余,我们不得不反思,我们的传统文化意识正在淡漠丢失,在我们越来越国际化、现代化的今天,我们非常关心我们要向哪里去,但我们却忘记了,我们是从哪里来。所以从09年开始,国家把清明节正式确定为法定假日,这其中就体现了国家对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视,对传统道德和民族文化的继承、保护和发扬。

  女:天气到了清明就明显转暖了,桃红柳绿,草长莺飞,大江南北已是春意盎然,生机勃勃了。在这个时节,农民开始翻地育种,点瓜种豆,准备一年的农活,所谓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如果错过了这个宝贵的时节,那就会错过一年的收成,一年的希望。所以我也想借这个特殊的时节提醒我们同学珍惜时间,珍惜青春,只有在春天播种,才有希望在秋天收获。

  男:我们建议,在清明的假日里,同学们应该抽出时间陪家人一道去先人的墓前祭扫凭吊,去体验一份思念和感恩的心情。 

  我们还建议大家在清明节这一天留心观察发生在街道里、小区里的人的行为,交往,透过生活表象,了解人们对清明节活动的精神寄托及生活品质,写一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感想。也可去户外走一走,感受一下春天,放飞一下心情,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,体验传统民族文化的活力和魅力,让“清明节”活动成为我们生命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。

  女:同学们,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,生活在一个和平、美好的环境里。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只有懂得珍惜,懂得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,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创造未来,创造美好的生活。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坚强与勇敢,和平环境同样会把我们培养成材,我们要有信心,因为我们有榜样!同学们,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,为祖国的日益强大、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、积极锻炼,共创祖国美好明天!

  男:燕子去了,有再来的时候;杨柳枯了,有再青的时候;桃花谢了,有再开的时候;时光去了,没有再来的时候,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时间,又到了和您说再见的时候了, 谢谢大家的收听,这期的节目到此结束,在节目的最后,我为大家播放一首泰坦尼克的主题曲《my heart will go on》,我们下期节目再见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: 侯钦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                女: 刘 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期:2013年4月2日

 

Copyright © 2004 ,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:北京少林武术学校